从大海边缘到大漠深处,从满眼绿色到满眼黄沙,从懵懂无知到精明干练,一路走来,王超圆了当年的梦想。
那一年,在大连土生土长的王超刚毕业就暗下决心,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,一定要有所成就,一定要到最能历练自己的地方去。
也是那一年,他如愿以偿地加入了北新路桥集团北新岩土公司,赴一师阿拉尔市五团项目工作。他给自己定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学,不停地学,认真地学。
然而当他来到项目驻地,面对陌生的脸,陌生的环境,陌生的气候,王超常常感到无所适从。由于没有工作经验,他只能天天顶着一脑袋问号坐在办公室,看着大家忙忙碌碌,自己却无能为力,这让他真切感受到毕业实习只不过是一段愉快的经历,对于实际工作毫无意义。他索性先整理了一下思绪,“不行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杂事吧。”于是端茶、打饭、打扫卫生一干就是个把月。
“不会这辈子就这样了吧?”他开始了自我怀疑,正当茫然无助时,他遇见了恩师李振明。
“王超,来给你介绍一下李师傅,以后要尽快跟师傅学,尽快适应工作,尽快转换身份,尽快进入角色,尽快拿出业绩。”一天,项目负责人对王超说。
对于这个从天而降的师傅,王超既兴奋又倍感压力,兴奋的是终于可以做自己专业方向的工作了,符合自己的预期,压力的是领导那五个看似赶鸭子上架似的“尽快”。师傅一眼便看穿了王超的心思,拍了拍他的肩膀说:“你一定可以的,没问题,放轻松。”从此,“我一定行”便成了王超的座右铭。
再年轻的脑袋也抵不过时间的消磨,为了更扎实的进步,王超边学、边记、边总结。始终要求自己“先学一点,多学一点,深学一点”。由于工程项目的建设涉及方方面面,很多时候靠一项专业知识是无法完成工作的,为了更加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,他边看边学边干,经过几年刻苦钻研,他很快就可以独立应对项目工作。2020年7月,王超自学获取了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历。就这样,他也由一名懵懂的学徒,实实在在成为了领导口中的老师傅。
在和田县生态城市改造及市政配套设施一期项目建设中,需要边设计边施工,工程量也会随时变化。他及时与施工员核实情况,并调整工程计算量,拿着图纸跑现场,认真仔细地核对,一次不行就来两次,两次不行就三次。同事开玩笑叫他“王超人”,说好好的工地愣是让他踩出了人行道。因为他深知工程能否更好地控制成本、取得效益,对项目乃至整个公司的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,所以他必须步步为营。
2023年初,他和妻子步入婚姻殿堂。婚后不到一个月,便匆匆奔赴项目现场,赶去了那个几千公里之外满眼黄沙的地方。与新婚妻子通过手机隔空对视,他有过放弃工作的念头,但第二天一睁眼便又拿着图纸直奔工地。现在每当说起妻子,他会淡淡地说,“她特别理解我,我真的很欣慰有她。”这也许是所有在外奔波的路桥人心中的释然。
现如今的王超已经成为了部门主管,但是他依然坚持记录着。他记录的是数据,是成长,也是本心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,在路桥行业中,只有屏气凝神地想,只有耐得住寂寞,只有脚踏实地干,才能练就一副百折不挠的钢筋铁骨,才能成为路桥事业的中流砥柱。
路桥人的故事就如同这一条条路、一座座桥,路桥延伸到哪里,他们的故事就讲到哪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