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力创新驱动 塑造发展动能
——论学习宣传贯彻师党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
未来的竞争注定是创新的竞争。抓住了创新,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“牛鼻子”。师党委七届六次全会明确指出,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、人才是第一资源、创新是第一动力,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,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,奋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,坚定不移塑造高质量发展动能支撑。
近年来,创新已然成为大众的聚焦点,新的发展机遇、发展机会随处可见。十一师的发展必须放在中国发展的大环境中来谋划来思考,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,突出创新特色,才能搭上这辆发展的高速列车。能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、赢得优势,根本上取决于发展动力的转换速度,取决于创新这个驱动发展的新引擎能不能成为主动力。
塑造高质量发展动能支撑,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。时代在发展,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愈发突出,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,才能更好发挥教育的先导性、基础性、全局性作用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构建科学育人体系,认真做好“双减”工作,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。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,加快“一师一优质高中”创建,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多元发展,保证中考质量在兵团14个师中位于前列。要推进职业教育“双优”建设,以组建产教联盟促职业教育贯通融通,培育壮大符合十一师产业发展需要的工人队伍。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,加大师资培训力度,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,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。
塑造高质量发展动能支撑,要提升创新发展能力。十一师各企业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引领,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,着力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,支持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。要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鼓励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,以6家重点科技型企业为引领,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。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,才能“转”出新动能、“化”为新优势,真正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动力。要支持企业建立2—3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工程实验室,推动企业与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,通过设立实验室、研发中心、工作站等,不断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。
塑造高质量发展动能支撑,要强化人才招引培育。所谓创新驱动,本质上讲其实就是人才驱动。一个地区经济如果想充满活力,必须具有大批创新型企业,创新型企业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。牵住聚才的“牛鼻子”,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,以识才的慧眼、爱才的诚意、用才的胆识、容才的雅量、聚才的良方,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经济发展中来。要继续健全人才计划实施机制和人才服务保障体系,落实人才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,充分发挥十一师人才“蓄水池”“中转站”作用,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,紧密对接产业链需求,不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,着力造就更多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、青年科技人才、高技能人才。
道阻且长,行则将至。全师上下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按照师党委七届六次全会部署要求,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进一步做强教育、科技、人才支撑,奋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、塑造发展动能,为全面推进全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十一师夯实创新支撑。(天山建设报评论员)